|
本人是北京某大学小硕一枚。入学两年来,已经参与发表几篇小论文,稍微有了一些写作经验。近尝试了一下这个褒贬不一的SCI期刊——IEEE Access。
IEEE Access根据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0年12月最新升级版)大类学科分在了3区,其中三个小类:信息系统(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电子与电气(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电信学(TEL.ECOMMUNICATIONS)也都分在3区。这个期刊有下面几个特点:
- IEEE Access是一个Open Access (OA)期刊,即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免费下载该文章。另外,开放存取一般还意味着高昂的出版费,IEEE Access的出版费高达1750USD,约合11344.375人民币(按本文写作日期汇率)。
- IEEE Access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同行评审和出版过程。IEEE Access是电子出版,而且根据其官网上给出的同行评审和出版的总时间为4到6周,这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但是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一般大大超过这个时间。
- IEEE Access是一个展示IEEE所有领域的期刊。IEEE Access收稿范围很广,涉及到IEEE所有领域。且收稿量超超超超大,2019年收稿量14985,2020年收稿量17818,远超一般期刊。收稿量的巨大也就导致稿件水平的参差错落、 良莠不齐。
下面是投稿的时间线:
- 2021年06月22日:第一次投稿
- 2021年07月09日:收到审稿意见,专家1 Accept,专家2 Reject (updates required before resubmission),最终encourage me to resubmit
- 2021年07月20日:修改后重投(第二次投稿)
- 2021年08月02日:收到审稿意见,专家1、专家2 Accept,最终Accept
- 2021年08月04日:上传终稿,签署版权协议
- 2021年08月05日:收到缴纳版面费的邮件
- 2021年08月06日:在ieee gateway中确定最终的proof
- 2021年08月10日:Accepted Manuscript can be downloaded,IEEE Xplore可检索
从时间上来说,第一次投稿到同意接收大概41天,第二次投稿到同意接收大概13天,时间还是非常快的。说实话吧,这个期刊本科生或者硕士生拿来练练手还是很不错的。博士生如果实在毕不了业,勉强投一下也可以。但是这个期刊在国内的口碑确实很差,如果未来确定走学术这条路,还是谨慎投稿为好。
说说提交的内容(具体提交内容以IEEE ACCESS官方通知为准):
- 初次投稿提交:
- Manuscript:套好模版的初稿,一般是pdf版本的
- Cover Letter:给编辑的信,写明文章创新点、无利益冲突等
- Author Biography:作者照片和简介
- 修改稿提交:
- Manuscript:套好模版的稿件,一般是pdf版本的
- Manuscript(yellow highlighting):修改处标有黄色高亮的稿件
- Response-to-Reviewers:对审稿意见的逐条回应
- Cover Letter:给编辑的信,感谢编辑、表明已修改好、文章创新点、无利益冲突等
- Author Biography:作者照片和简介
- 终稿提交:
- Manuscript in MS Word(或Manuscript in Latex):稿件源文件
- FINAL Article:pdf版本的终稿
- Graphical Abstract:图片摘要
- Information for the Graphical Abstract:写清楚图片摘要的文件名,和图片摘要的caption
- Cover Letter:感谢编辑和审稿人,非必要
- Author Biography:作者照片和简介,非必要
- 论文中所有的插图,非必要
其他经验:
- 文中图片的一定美观,图中文字一定要让审稿专家看清楚。
- 文章的contribute to the body of knowledge一定要想清楚,写明白,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要搞明白。
- 参考文献一定要全,要新,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对现有研究水平的掌握程度
- 一般都是两个审稿人,如果他们有分歧,还会再找一个审稿人。重投一般还是送回原审稿人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