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办公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回复: 0

iPad排版软件—Affinity Publisher测评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1 17: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11月,Affinity旗下的专业排版软件Affinity Publisher登陆iPad。作为iPad的第一款专业排版软件,Publisher算是设立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Affinity Publisher交互界面

该篇文章适合无任何基础且想要了解排版相关知识的读者。
iPad端Publisher的价值是什么?

单纯从排版的角度讲,电脑端相比iPad端明显有更多优势,要呈现一款为iPad打造的产品,Affinity公司需要解答很多疑问:

  • Apple Pencil和十点触控的支持是否提高了软件的上限,或者为使用带来了更多灵活性
  • 它是否满足了最基本的排版需求?并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
我尝试着使用Publisher写一本书,来对这款软件的功能设置和交互设计作系统的解答。
首先,iPad软件生态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是界面的易用性和功能的易检索性。iPad平台给所有的老牌软件生产商带来了破而后立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软件层级,不再受到过去框架的拘束。
从我个人用到现在的使用体验看,publisher依然不是一款对新人非常友好的软件,虽然整体交互逻辑相比上一代Affinity产品变得更加易用了,底层上却依然是为PC端的老用户设计的。
单页排版




尝试用现有工具做一个简单海报

首先测试了单页排版,查看它是否具有健全的标尺和分栏功能。



Affinity显然是用心的,分栏的观感非常棒,横向和纵向的gutter不能单独调整但对我来说已经完美


这种专业排版软件往往拥有比插画软件更健全的标尺功能和文本功能,因此在进行静态页面的交互设计、网页版面设计也有极大优势。 Affinity Designer作为一款插画软件,没有对分栏和边距等功能的良好支持,而Affinity Publisher对Affinity Design的劣势进行了完全的补足,是一个极好的创新,而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两个软件的文件可以完全互通
超级杀手锏——文件互通

介绍这个软件的时候,Affinity就着重演示了如何以Affinity Publisher作为中转站调用Affinity Designer和Affinity Photo的功能,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针对同一个文档,你可以在三个工作区之间切换,使用Designer和Photo的功能

但是这不是结束,我尝试使用Affinity Publisher倒入Affinity Design文件,发现可以直接打开,并且即使文件格式和内容完全相同,也就是说Publisher文件完全包容了Affinity文件。



新建时选了Affinity文件结果打开了



我导入了一张Affinity photo的测试图,同样完成了导入并保留了所有的图层信息

如果说以前我还认为procreate画的开心轻松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这种健全的生态功能和完全的互通性却让我慎重考虑重整工作模式,开始尝试用Affinity生态进行创作了。(过段时间大概会测评Affinity Photo,从插画和图像编辑两方面展开)
但是奇怪的是,我无法直接将图形和文本通过复制粘贴的形式从Affinity Designer粘到Affinity Publisher,也无法用新建之外的方式导入文件,只能在应用内不同文档之间实现复制粘贴。既然能够直接打开文档,说明格式兼容性无任何阻碍,希望Affinity尽快加入文档导入功能,让这三个应用彻底连成一体,形成iPad最强的平面生态。
高度灵活的文档设置




新建文档有丰富的预设

Affinity系列是iPad软件里少有的通过新建界面就能吓退不少人的软件。但是Publisher的优势不仅在于丰富的选项,更在于你可以随时更改这些设置,这让人新建文档的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



在左上角全局功能的文档设置中,可以改变文档尺寸、朝向、页面边距在内的所有设置

图书支持-文本自动流动

对于几十上百页的图书来说,不可能将文本切分开放在一个个文本框里。



文本自动流动是图书排版的必须功能,点击三角形就能看到文本流动方向,点击目标文本框就能让文字流动到那个文本框内

文本绕排图片




Affintiy给的示例中显示有文本绕拍功能,但是我却始终没找到这个功能入口

文本环绕图片很显然是一个基础功能,就算Word都有,但我却始终没有在Affinity的iPad端找到这个功能入口,网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教程。我只好复制示例中带有自动绕排属性的图片,替换其中的内容来曲线救国
以我对交互设计浅显的认识,文本绕排图片是依托于图片的功能,所以大概率是在插入图片后显现的顶栏,或者有小概率出现在在侧栏的图层选项,但这两个地方都没有,我就开始怀疑难道会在字体设置里?或者在变换面板?或者在资源管理器里能设置什么图片属性?但是这些地方我都没发现。我去Affinity的油管视频下面发问,也没有收到评论。
Affinity的iPad端教程也完全没提到图文绕排,让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还没做这个功能,只是用电脑端做了示例作品然后导入到Affinity Publisher里面。
(11·14更新)Affinity推出了文本绕排的iPad教程,在右侧更多工具里。



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就是没找到,个人认为这个功能随着图片被选中自动出现在顶栏才是正确的交互

没有图文绕排其实影响也不大,我可以将文本框沿着图片边缘裁成想要的形状再往里放文字,只是这样排版的灵活性就大大降低了,如果我要改变图片位置就要重新绘制文本框。



可以手动设置文本框并往里面填充文字,也可以选择一条曲线然后让文字沿着曲线流动

如果有知道文本绕排功能在哪里的读者,麻烦不吝赐教。
文档检查




对于设置了出血用于打印的文档,排版检查不仅检查拼写,还检查出血、字体、索引目录、图片缩放等

丰富的检查内容基本和桌面端坐到了同等水平,让人设计的时候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作为一个不大的团队,这态度比Adobe强太多了。

字体选择

这大概是Affinity最大的短板,不像Adobe具有极其强大的字库和丰富的字体资源,应用内可选的字体较少,需要自行下载。(考虑到国内Adobe 99%盗版的情况,对于国内反而是个利好因素)



字体选择面板

另一个问题就是无法用键盘方向键快速预览和切换字体。而且这一代Affinity软件出了个问题,每次点击字体之后字体面板都会消失,对于想要将一堆字体挨个测试一下的用户太不友好了,上一代Affinity软件在选择了字体之后字体面板是不会消失的,因此大概是一个能很快解决的Bug。
字体具体设置




乍一看好像能设置的东西不多,但其实右侧一排小三角形每一个都是详细设置,这些细节确实讲不完

Word和Pages这种简单图文编排软件主要还是为内容服务的,Pages本身也有比较人性化智能化的排版功能,但字体排印是一门要求精确性的学科,正因为呈现的内容更少,所以细节尤为重要:文本的对齐方式、不同元素的视觉权重、标点的选择、留白的大小都需要仔细考虑,我对Affinity Publisher出现在iPad上尤为惊喜,这意味着iPad的能力上限进一步提高,iPad又能够做到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
启动速度

iPad Pro性能冗余的说法已经传了很久了,但是显然在Affinity细节软件上不那么适用。M1 iPad Pro 12.9寸顶配16g内存,软件打开速度大概是3秒。另外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启动图设计。



三款软件的启动图风格高度统一,但是我眼里排版软件的启动图就该是一张特别好看的平面排版设计,这种3D风格的启动图进入一个纯二维的软件就是让我感觉不对劲

在交互设计上的可用性

虽然现在交互设计的标配已经变成了figma,但是单纯从视觉层面上说,figma只能做出高度可用的标准化产品,无法做到完美的视觉稿,它的排版方式还是依靠传统的对齐工具和网格系统,无法进行像素级的排版。
但是交互界面的逻辑和出版物又截然不同,可用性相比几个像素的优化重要的多(对软件美感极其苛刻的人是极少数),因此虽然从它给出的模板和宣传方式,我们可以看出Publisher有进军网页设计和App设计的想法,但我可以肯定,除非能加上对动效和基本跳转关系的支持,否则Publisher这种软件在业内交互设计领域不存在生存空间,只能给独立设计师用来做一些非常好看的视觉稿而已。
保存备份

使用iPad软件总能给我很大的安全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时保存,相当一部分iPad应用都不需要操心存储问题,但对于Affinity这种经常处理大文件的软件来说,文件都放在软件内部是不现实的。



这个按钮会直接将文件另存到iPad本地的Publisher文件夹下

另存之后,如果你又对文件进行了改动(modification),文件后面会多出一个大写字母M,提醒你存在本地的那个不是最新版,这是真的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细节。
丰富的导出设置




选择导出后出现的面板

这在我眼里一直是Affinity系列软件一个巨大的优势,丰富的导出设置可以让我在导出时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很多用户呼吁Affinity尽快加入导出epub的功能,可以让他们在导出图书之后直接发布到Apple的平台,由此可见Apple现在对出版界已经有了很大影响力。Adobe Indesign是可以直接将图书导出成epub的,并且导出选项也比Affinity简单很多,Affinity这些面板下面的设置我至今都没搞明白。
总结

价格只是一方面,Affinity系列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输在教育生态上。可以看到Affinity公司已经在尝试做出一些改进,伴随着这次更新,同时发布的还有一系列简短的教程,但是这些教程依然不能弥补过多的术语和繁杂的功能带来的学习成本。而且这些教程过于碎片式,针对的都是具体操作,没有一个能让人感觉到“可以快速做出好看的东西”的预期。愿意花时间的都去琢磨Adobe了,不愿意花时间的会选择更易用的软件,想要真正实现iPad生产力,深信iPad的未来,为此不断探索iPad上限,不惜忍受现在严重缺失的生态的用户,实在是不多。
但我相信,iPad凭借操作的灵活性和强大的便携性,一定会形成全新的创作者生态。
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针对Affinity的评价,认为相比Adobe功能不够健全,相对一般的小软件功能又太过复杂,可以看出使用Affinity的用户都有将它作为一种专业工具的期待。
但iPad用户生态总体上又是一个年轻的生态,得心应手的控件、低学习成本、愉悦的创作过程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用户一起成长的Procreate、Shapr 3D、Vectornator,逐渐展露出了超越老牌生产力软件的巨大潜能。
Artstudio Pro就是干不过Procreate,Affinity Designer干不过Vectornator,如果未来3D建模巨头选择进军iPad,我肯定它同样干不过Shapr 3D。


便捷的分享、乐观的氛围、重感受轻形式的创作内核,以快胜强,以小博大,iPad生产力软件生态正在实现全新的变革。从优质的iPad软件里我可以明显感受到开发者和设计师倾注在其中的感情,他们会想着要将这款软件当作艺术品一样设计吗?
我现在很难说,Affinity系列产品到底该算到新生代生产力软件中,还是应该和老牌的Adobe软件放在一起讨论。一方面Affinity早早的布局iPad并推出了极具诚意功能强大的Designer和Photo,一度让我震惊于iPad的能力以及Affinity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在功能迭代和版本更新上,又明显受到桌面端拖累,没有新生代软件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以至于取消了iPad端体验很棒的悬浮功能条,而采用了传统的顶栏布局。
之后我会尽我所能的频繁使用 Affinity Publisher、Designer和Photo,看看我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创作模式,以及它是否有成为iPad端新标杆的可能。
现在iPad端,Publisher没有任何替代软件,如果你想要购买一款专业排版软件,这是你唯一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足够好。但面对未来可能的新生代软件的竞争,我想或许Affinity最大的机会是将iPad端彻底视作独立的一端,而不是桌面端的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明办公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